本报长三角记者站联合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,通过对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调研,运用卫星遥感、企业迁移数据和通勤大数据分析,揭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经济重构规律。


■ 交通网络进化(2025年最新数据)
• 高铁班次密度:核心区间隔≤15分钟
• 跨省地铁线路:已开通3条
• 通勤人口规模:日均突破85万人次
• 物流时效提升:长三角次日达覆盖率98%

■ 产业协同图谱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✓ 研发在上海:核心实验室216家
✓ 制造在周边:产业转移项目483个
✓ 总部经济带:形成沿G60科创走廊
✓ 飞地经济区:共建园区29个

■ 公共服务突破
上海品茶论坛 ☆ 医保异地结算:覆盖全部三级医院
☆ 跨省学区联盟:组建56个教育集团
☆ 公积金互认:实现9城互通
☆ 环境共保联治:PM2.5同比下降42%

■ 典型案例深度剖析
上海花千坊龙凤 ▶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:带动西岑小镇转型
▶ 特斯拉超级工厂:重塑临港产业生态
▶ 南通新机场:沪苏空铁联运枢纽
▶ 嘉善示范片区: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试点

(全文4260字,含交通流量热力图9张,产业链地图6幅,企业迁移轨迹分析18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