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录田子坊周边老弄堂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的华丽转身


爱上海
清晨八点,永康路37弄的咖啡香率先唤醒老弄堂。95后创业者小林在百年石库门的天井里调试直播设备,而对门阿婆正用手机预约"弄堂早餐配送"。这种新老交融的场景,已成为上海特色弄堂经济的缩影。

"三年前这里还是七十二家房客的窘迫景象。"街道主任王建国回忆。转折点来自"数字微更新"计划:政府铺设千兆光纤,企业提供智能门禁系统,艺术家设计文创标识。如今这个0.3平方公里的社区,聚集着47家科创企业、12个共享办公空间。

最令人称奇的是"数字管家"系统。通过小程序,居民能预约公共厨房、报修老宅设施,甚至参与"空中花园"认养。这套系统还衍生出弄堂文创IP,其NFT作品在拍卖会上创下百万成交纪录。

不过专家提醒,更新需守住文化根脉。正如同济大学教授李颖所言:"石库门的价值不在砖瓦,而在那种既私密又开放的上海式生活哲学。"
end
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