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通过五个历史横截面,解码上海女性从民国闺秀到数字原住民的时尚演变,揭示城市精神与女性意识的共生关系


1920s:霞飞路的摩登启蒙
白俄裁缝店内,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正量体改衣,玻璃橱窗倒映着对面咖啡馆里抽细支香烟的交际花。当有轨电车叮当驶过时,蕾丝衬裙与进步刊物《新青年》在坤包里达成奇妙和解。

1950s:工人新村的布拉吉
上海龙凤419社区 曹杨新村文化站里,穿苏联式布拉吉连衣裙的女工们排练合唱,列宁装口袋里的劳动奖章与手抄普希金诗集相互碰撞。当手风琴奏响《喀秋莎》时,弄堂口梳麻花辫的姑娘正用火钳烫出波浪卷发。

1980s:华亭路的港台风
上海龙凤419 个体服装摊前,穿蝙蝠衫的时髦女郎用三洋录音机交换香港牛仔裤,蛤蟆镜上贴着的进口商标尚未撕去。当邓丽君歌声从磁带里飘出时,隔壁裁缝铺老师傅正按《上海服饰》杂志改制西装领型。

2000s:恒隆广场的精致主义
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 LV旗舰店试衣镜前,穿MaxMara套装的白领反复调整丝巾角度,爱马仕手袋里的黑莓手机震动显示股市行情。当侍者端来依云矿泉水时,商场中庭的维密天使秀正引发少女们的轻声惊叹。

2020s:元宇宙穿搭博主
M50创意园直播间,穿虚拟时装的KOL用沪语讲解NFT单品,全息投影里的老凤祥金饰与区块链钱包同屏展示。当无人机送来AI搭配建议时,愚园路历史保护建筑窗前,银发奶奶正用手机给旗袍照添加AR滤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