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历时六个月跟踪报道黄浦江、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,走访23处更新点位,采访48位规划专家、建设者和周边居民,结合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最新数据,深度解析上海在城市滨水空间更新中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。
【主笔记者 李雯 上海报道】晨曦中的徐汇滨江,跑者在工业遗迹改造的步道上挥洒汗水;午后的杨浦滨江,老厂房变身创意空间吸引年轻人打卡;傍晚的外滩源,历史建筑群在灯光映衬下诉说百年沧桑...这些画面构成了上海"一江一河"滨水空间更新的生动缩影。
■ 2025年上海滨水空间更新关键数据:
√ 黄浦江两岸贯通45公里(完成率100%)
√ 苏州河两岸贯通42公里(完成率98%)
√ 新增公共绿地286公顷
√ 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率92%
√ 滨水慢行系统覆盖率95%
上海贵族宝贝龙凤楼
■ 更新工程三大特色:
1. "绣花式"更新:最小干预原则保护历史肌理
2. "针灸式"激活:点状改造带动片区复兴
3. "参与式"设计:市民意见纳入规划全过程
■ 经典案例深度剖析:
上海贵人论坛 1. 杨浦滨江"工业锈带"变"生活秀带"
2. 徐汇滨江西岸艺术走廊建设
3. 虹口北外滩"世界会客厅"打造
4. 静安苏州河畔"城市阳台"营造
■ 文化保护创新举措:
1. 建立历史建筑"一栋一档"数字档案
上海娱乐联盟 2. 开展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试点
3. 推行"城市考古"公众参与计划
4. 实施"建筑可阅读"二维码全覆盖
(全文共计3248字,含59组核心数据及42位关键人物访谈)
【专家视角】
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指出:"上海滨水空间更新不是简单的景观美化,而是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创新性利用,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生,让城市记忆得以延续,为全球城市更新提供了'上海样本'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