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录杏花楼、老凤祥等上海老字号在数字化浪潮中的突围之路,展现传统与潮流的化学反应


(2024年 豫园杏花楼旗舰店)
"青团拿铁"的海报前,00后博主小林正在直播:"家人们看这个拉花,是豫园九曲桥的造型!"后厨里,非遗传承人陈师傅盯着智能烤箱的屏幕,传统豆沙馅正和樱花芝士馅在流水线上并排前进。店长翻着报表感慨:"清明节前后,我们抖音团购券卖了27万份,是去年堂食客流的3倍。"

【破壁密码】
上海私人外卖工作室联系方式 ■ 产品革命:鲜肉月饼→螺蛳粉月饼→元宇宙月饼
■ 渠道进化:柜台销售→电商直播→私域社群
■ 文化赋能:工笔画包装→非遗联名→数字藏品
上海品茶网
(2025年 老凤祥南京东路店)
"这枚吊坠内置NFC芯片",95后设计师安娜向顾客演示,"扫描就能看到1928年银楼的老照片"。二楼的工作室里,3D打印金饰的机器嗡嗡作响,而隔壁老师傅仍在用放大镜手工雕琢龙凤镯。财务总监透露:"去年和《原神》联名的生肖金条,40%买家是Z世代。"
上海花千坊龙凤
(2026年 淮海路光明邨)
数字化改造后的熟食窗口前,爷叔们举着手机扫码排队。厨师长王阿姨在监控室里查看各门店实时数据:"鲜肉月饼的峰值产能从每小时600个提升到1500个"。后巷的冷链车里,预制菜包裹正发往全国各地,而三楼包间里,米其林评委正在品尝用糟卤汁做的法式慕斯。